日前,住建部、國家人防辦在山東省德州市召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和管理研究與試點工作落實情況調研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上,金華市代表浙江省與全國各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作經驗交流。
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李曉龍要求各試點省市向浙江省和金華市學習。今年3月25日,浙江省副省長熊建平在全省人民防空工作會議上指出,全省人防許多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并點名表揚了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建設的經驗,要求全省各地學習“金華經驗”。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金華經驗”已經成為全國范本。
綜合管廊是21世紀新興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地下空間如能得到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其面積可達到城市地面面積50%,相當于增加一半的可用面積。有鑒于此,早在2013年9月,全國便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實施地下綜合管廊試點。
作為金華市地下空間利的“重頭戲”和“拳頭產品”,金義都市新區從開發建設伊始就打造綜合管廊“百年工程”。2013年10月,新區綜合管廊項目開建;同年12月,新區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課題研究正式啟動;2014年,這一課題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專家組評審,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國家院士級專家評審的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在評審會上評價說:“金華的項目成果里包含了很多可貴、可喜的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管理的探索。”
目前,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工程規劃建設長度約12公里,為目前全省在建規模最大、全國第一個兼顧人防需要的綜合管廊項目。從項目創新的角度來說,國內還從來沒有一個綜合管廊項目是兼顧人防需要的,金華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城市。
兼顧人防的好處在于,市政管線集中設于綜合管廊內,可抵御地震、臺風、冰凍、侵蝕等自然災害,最大限度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集約節約土地資源,同時在預留適度人員通行空間條件下,兼顧設置人防功能,并與周邊人防工程相連接,非常狀態下可發揮防空襲、減少人民財產損失的作用。通俗地說,在和平年代,這一地下工程可以拿來預埋管線、當停車場,滿足市民出行需要;戰爭時期,可以拿來給市民當防空洞和避難所,一舉兩得。而且,增加這一功能,耗資并不大。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工程在僅僅增加造價0.63%的情況下,實現兼顧人防需要,為新區增加了一條面積達3.6萬平方米、與沿線臨近地下空間和人防工程互聯互通、戰時可供人員應急疏散的地下通道,全面提高了“生命線”工程的綜合防災抗損能力。此外,這一項目的優點還有很多。比如一次投資、永續利用:綜合管廊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一次動土、不重復開挖: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而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響和干擾,并保持路面完整和美觀,可為城市環境保護創造條件,地面與道路可在50年內不會因為更新管線而再度開挖;在管廊內外設置監控管理系統,通過對管線的全方位監測和遠程控制,實現運行信息不斷反饋,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隱患,以防危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