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利實施河道沿線截污納管工作,進一步改善河道水質,提升環境質量,杭州市市政設施監管中心委托保定華北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對31條河道排污口及上游污染源進行了調查測量。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資料收集、現場調查、實地監測和后期的整理分析,調查測量工作已于近期圓滿完成。
這31條河道包括運河江干段、西溪河、沿山河、古新河等8條重要河道和新開河、古蕩灣河、橫一港等23條黑臭河道。污染源調查測量項目通過河道降水等措施,采用上游直接開井、示蹤及地質雷達等方法,探查排污口及上游污染源,分析匯總污染源信息。據統計,共查明河道排污口446個,污染源1799個。由于探查分階段實施,部分河道探查成果已及時應用于截污納管工作中。在探查成果的運用指導下,河道沿線截污納管工作及水質改善成效明顯。
為及時總結污染源探查工作的經驗和不足,檢驗探查成果的實際應用情況,以期更好指導下一步污染源探查和截污納管工作,2012年10月16日下午,市市政設施監管中心組織召開杭州市主城區污染源調查測量項目成果評審會。市城管委基礎設施運行處、計財處,以及各區截污辦等單位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在聽取探查單位匯報后,各單位一致認為該探查成果內容豐富、調查詳細,探查方法科學合理,成果準確性較高,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同時有效結合我市截污納管現狀,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過評審。同時要求探查單位根據與會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在河道排污口總圖、各條河道污染源分類和統計、結論分析與截污納管建議等方面進行補充完善。
會議要求各區截污辦對照探查成果,及時將成果應用于截污納管工作實際中,并做好已治理污染源“回頭看”工作;同時要結合截污納管及日常養護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對探查成果進行動態更新,并對已完成治理的河道排污口及污染源點做好長效管理工作。
(謝作晃、辛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