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
經省政府同意,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綠色城鎮行動推進會,主要任務是總結和交流近年來全省建設系統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研究部署推進綠色城鎮行動的各項工作任務。今天會議得到了各市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分管領導和負責人親自參會,對他們的到來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剛才,省建設廳和安吉縣、龍泉市和普陀區政府簽署了加快推進綠色城鎮示范創建工作合作意見,安吉縣、龍泉市和普陀區政府以及余杭的塘棲鎮、溫嶺的澤國鎮的主要負責人對創建綠色鎮工作作了表態發言,講得都很好。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就全面推進綠色城鎮行動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近年來全省建設部門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所取得的成績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生態省的重大決策,制定了《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從2004年至2010年,我省先后實施了“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和“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保證了我省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同步明顯改善。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認真落實生態省建設的戰略部署,將生態環境建設列入每年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全面部署、大力推進、強化督查、嚴格考核,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城鎮污水處理廠治污減排能力不斷增強。在2007年率先實現縣縣建有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2010年底,列入“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計劃的288個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全部建成。目前全省已有508個建制鎮建成了污水處理設施,占全省建制鎮總數的69.8%;嘉興、湖州、金華、衢州四個設區市鎮級污水設施實現全覆蓋。到目前為止,全省累計建成的城鎮和工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203座,設計能力919萬噸/日;累計建成城鎮污水配套管網超過2萬公里。全省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8%,比2005年提高了22.3個百分點,污水處理廠的COD減排貢獻率連續四年保持在70%以上。
(二)城鎮生活垃圾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水平顯著提升。在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目前全省實際運行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已達90座,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達4.3萬噸,較2006年增加了1.35萬噸/日,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較2006年提高了近15個百分點。2010年,杭州、湖州等城市積極從源頭上探索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途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置工作。在污泥無害化處理方面,目前全省已建成焚燒發電、脫水干化、建材利用等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40座,累計日處置能力達1.14萬噸。寧波等城市已實現污泥處置無害化目標。
(三)園林城市和人居環境創建工作見到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縣城)22個,其中國家級園林城鎮1個、省級園林城市36個,嘉興市、湖州市兩市所屬市縣“園林城市”已實現全覆蓋。同時,全省還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城市2個,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項目2個;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3個、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項目17個。
(四)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效果初步顯現。積極推進村莊規劃編制。我廳聯合省農辦等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農房改造建設工作,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示范村1181個、整治村22000余個,農房改造建設90.8萬戶,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13.2萬戶,提前實現了全省四年農房改造建設目標任務。同時,還加快推進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工作。全省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人口累計超過1464萬人,還按照整治規劃和工作計劃,督促推進流域水環境整治工作。
(五)風景名勝區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和管理得到加強。繼2010年8月,包括江郎山在內的“中國丹霞”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實現了我省世界遺產零的突破后,2011年6月,西湖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全省目前已有1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世界文化遺產,1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4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資源位居全國第一,形成了世界遺產和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風景名勝資源保護體系。此外,我省還擁有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6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
二、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綠色城鎮行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在總結肯定近年來全省建設系統生態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成績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特別是“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設系統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去年6月,省委審時度勢,作出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今年省委辦和省府辦又印發了“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方案,提出了生態經濟目標等八個方面目標,制定了節能減排等十一個專項行動,綠色城鎮行動也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行動。我們必須從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維護環境安全、優化生態人居、持續改善民生等方面,充分認識開展綠色城鎮行動的重要意義。
(一)推進綠色城鎮行動,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綠色城鎮是指把傳統城鎮化建設理念與生態環境保護、人文精神協調統一起來,融入社會、文化、歷史、經濟、自然、人文等因素,形成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三者高度和諧的,人的創造力、生產力協同的城鎮復合系統。這其中更加強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更安全、更環保、更清潔的發展;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注重經濟效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更加強調統籌兼顧,實現經濟進步、社會進步與人的進步的同步發展,是新時期城鎮建設踐行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體現。
(二)推進綠色城鎮行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經過兩輪“811”行動,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的生態環境相比,我省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水平還不高,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開展綠色城鎮行動,從嚴格落實城市、鎮級規劃著手,對深入開展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及管理向農村郊區延伸;改善城市內河環境、提升市容環境、鞏固擴大“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和“禁燃區”;提升我省城鎮園林綠化水平,推進綠色節能建筑、節水型社會建設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工作都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是促進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的重要途徑。
(三)推進綠色城鎮行動,是新型城市化的必然選擇。當前,我省城市化發展中,特別是城鎮建設發展中,面臨著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環境壓力日趨加大等問題,高碳、高耗的城鎮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加快建設綠色城鎮,堅持低碳城市規劃、綠色城鎮設計、綠色建筑發展和綠色出行方式,進一步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生態和人居環境建設,推動城市建設、經濟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齊頭并進,是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四)推進綠色城鎮行動,是全面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全面改善民生,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綠色城鎮行動以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為標準,切實解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大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公益設施的建設,同時還著力開發保護我省獨特的城鎮人文資源,挖掘傳統文化、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建設一批文明和諧的現代化新城鎮,這都是為群眾創造舒適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全面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
(五)推進綠色城鎮行動,是全面完成節能減排指標的現實舉措。“十二五”時期我省節能減排的任務很重。從節能目標看,我省單位GDP能耗要從0.72噸標準煤再下降18%;從減排目標看,國家考核的污染物從2項增加到4項。同時還有加強重點區域粉塵、煙塵等污染物的減排,嚴格控制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等目標任務。針對新一輪“811”行動列出的節能減排任務,綠色城鎮行動提出“十二五”時期我省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85%,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要達到45%,設區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97%,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等等,對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節能減排任務、推動我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三、進一步明確綠色城鎮行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省政府辦公廳會前正式出臺了《關于印發浙江省綠色城鎮行動方案的通知》(浙政辦發〔2011〕125號),這次會上已發給大家。這個文件明確提出了綠色城鎮行動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任務,是我們創建綠色城鎮的行動綱領。我們要進一步學習領會文件精神,認清開展綠色城鎮行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這項工作的具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開展綠色城鎮行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新型城市化戰略為龍頭,按照集約節約、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生態特色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規劃、建設、管理齊抓并進,政府、企業、社會各方聯動,引導、扶持、保障多措并舉,著力打造一批生態環境優美、人居條件良好、基礎設施完備、管理機制健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城鎮,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基本原則概括為四個發展:即“規劃引領,統籌發展;以人為本,務實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改革創新,持續發展?!?/DIV>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綠色城鎮行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在全國實現六個率先:一是率先形成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城鄉規劃制度全面落實;二是率先基本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率和處理達標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三是率先實現供水、供氣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城鄉一體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四是率先推行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初步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設施設備體系和標準制度體系;五是率先建立市縣鎮三級園林城鎮體系,園林城鎮創建水平進一步提高;六是率先基本形成綠色建筑發展體系,實現從節能建筑到綠色建筑的跨越式發展。
綠色城鎮行動主要有五個方面的任務。
第一、加強規劃引領方面。2011年底前完成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總體規劃修改完善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200個中心鎮總體規劃修改工作。2015年底前所有設區城市均實施規劃督察員監管制度。
第二、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要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到2015年,基本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新增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公里以上,設區城市和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85%。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力爭達到45%以上。二要完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到2015年實現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全覆蓋,設區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到2015年,設區城市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三要完善城鎮污泥處置設施。到2015年完成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改造,設區市本級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縣(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四要完善城鎮供水設施。到2015年,全省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不超過12%。
第三、加強城鎮綜合管理方面。主要是要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監管,提高出水水質達標率。到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的運行管理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全省城市供水水質106項指標均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
第四、提高城鎮人居品質方面。要繼續推進城鎮園林綠化。到2015年各市縣(市)完成綠地系統規劃的修編工作。探索開展城鎮綠道網規劃編制工作。到2015年縣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地率達到31%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60%。到2015年設市城市均創建成為園林城市,全省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市縣和項目爭取達到30個以上。
第五,發展綠色建筑方面。一是大力推行建筑節地。科學規劃和安排城鎮功能,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進城鎮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二是全面提升建筑節能。到2015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實行節能設計標準,既有高耗能建筑節能改造率達到30%以上,建成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建筑面積5000萬平方米以上。三是著力深化建筑節水。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積極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累進加價政策。四是加快發展建筑節材。加快發展和應用新型墻體材料,努力降低建筑材料消耗。
四、突出重點、在綠色城鎮行動中下功夫
綠色城鎮行動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建設部門著力推進的工作重點,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全力以赴、務求實效。今天會議既是部署會、也是動員會,就是要號召大家立即行動起來,全力投入到綠色城鎮行動中去,重點要在八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行政推動上下功夫。要將綠色城鎮工作作為現階段推進新型城市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抓手,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組織協調機構,成立綠色城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進一步健全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細化制定近期和遠期工作任務,通過各級動員、層層發動,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強力推進各項工作責任的到點到位。廳里已明確由3位廳領導對口3個示范縣(市、區),具體牽頭指導、做好有關協調服務工作。
二要在規劃引領上下功夫。通過城市總體規劃和縣(市)域總體規劃,統籌協調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落實空間管制要求,進一步劃定已建區、適建區、限建區、禁建區等“四區”,綠線(綠地控制)、紫線(歷史文化保護)、藍線(水體保護)、黃線(污水、垃圾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四線”,明確生態保護基本控制線。深化完善縣(市)域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專項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開展縣(市)域綠網(綠廊、綠道)規劃編制,加快構建環境導向為主的綠色城鄉空間。同時,要進一步大力推動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利用管理。進一步推動各設區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試點示范工程上規模、上水平、出亮點、顯特色,推動城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態環境改善。
三要在建設管理上下功夫。加快完善城區(縣城)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中心鎮及重點流域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或就近接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每年完成城鎮污水管網1500公里以上,到“十二五”末,完成污水處理配套管網7000公里建設任務,基本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和工藝改造,提高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管理水平。認真總結推廣杭州等地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試點經驗,完善末端無害化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生活垃圾設施無害化提升改造力度。積極指導加強城鎮供水設施配套建設,加大對城市破舊供水管網的提升改造力度,確保城鎮供水安全。
四要在樹典型出亮點上下功夫。要對普陀區、龍泉市、安吉縣及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進行先行先試,努力用三年時間完成五年具體任務,率先建成一批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城鎮特色得以彰顯,高品位、有魅力、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綠色新城鎮。同時,各設區市要選擇一個縣、各縣要選擇一個鎮,以生態、文化、精致、特色為目標,切實樹立起一批綠色城鎮的典型標桿。
五要在創新載體上下功夫。繼續加大國家級、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力度,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省設市城市全部創建省級以上園林城市(目前還有7個市未完成創建目標),在全國率先建立市、縣、鎮三級園林城鎮體系。繼續加快推動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設?!笆濉逼陂g全省新增節能民用建筑1.5億平方米,既有高耗能建筑節能改造率達到50%以上,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建筑面積5000萬平方米以上,綠色建筑占新增民用建筑比例達到10%以上。繼續加強風景名勝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到2015年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基本實現詳規全覆蓋,探索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動態監管信息系統。
六要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緊緊圍繞綠色城鎮行動,大力強化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既要貫徹好上級的政策文件,更要在職責范圍內,積極研究出具體工作舉措。要加大對綠色城鎮建設資金的整合力度,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綠色城鎮的建設。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綠色城鎮建設、生態經濟項目開發。同時,支持民間資本以BT、BOT等形式,參與城鎮的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園林綠化等工程建設。
七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通過對內簡報通報、對外媒體跟蹤報道,讓大家知道我們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樣,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綠色城鎮建設的良好氛圍。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溝通機制、系統化的共管機制、規范化的監督機制和科學化的考評機制,形成合力推動綠色城鎮建設的良好氛圍。
八要在督查考核上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綠色城鎮建設評價體系和獎懲激勵機制,制定科學的目標考核體系。將綠色城鎮行動實施情況納入生態省建設考核體系,強化責任抓落實,對重點工作定目標、定標準、定時限,強化績效問責,分年度對各地推進綠色城鎮行動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切實做到部署工作不留死角,落實責任不打折扣,監督到位不留空檔,讓責任體現在績效上。
各位領導,同志們,綠色城鎮行動是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生態文明、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民心工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迅速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來,迅速投入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為建設“規劃科學、功能完善、設施配套、市容整潔、環境優美”的綠色城鎮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