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行賄一次,就會進入檢察院的行賄犯罪查詢系統中的“黑名單”,從此失去在所涉行業的投標資格。年底前,遼寧省檢察機關將建成涉及建設、金融、教育、醫藥衛生系統和政府采購部門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進入這份“黑名單”的企業或個人都會在上述的領域遭受禁止投標的命運。
目前,遼寧省檢察院正對行賄犯罪案件檔案進行整理,明年1月1日正式對外接受查詢。“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沒有誠信,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檢察院這一次的做法,可以讓這一目標盡快實現。”遼寧省信譽協會秘書長張德生說,據遼寧省信譽協會調查,遼寧省每年由不誠信造成的損失達到千萬元,但不誠信的人卻很少付出代價,因為社會上缺少對他們曝光的渠道。建立這樣的查詢系統,讓失信者沒有鉆漏洞的機會,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沈陽市皇姑區政協委員張寶蘭認為,建立行賄犯罪查詢系統能從根源上預防受賄犯罪的發生。她表示:“以往政府招標,官員最怕‘中’招標企業的‘軟招’,可是又難有一雙慧眼,去識別身邊的‘小人’。今后,政府官員就可以先登錄網站,為自己的判斷尋找依據。”
以往,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一直存在著重受賄輕行賄的傾向。例如受賄5000元就構成犯罪,但構成行賄罪則需要10000元。另外,在查辦職務犯罪實踐中,為了辦案需要,也往往給行賄人創造“立功”機會。因此就會出現受賄者構成了受賄罪,行賄人卻不構成犯罪的現象。
行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