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連接奉賢和閔行兩地的虹梅南路越江隧道是“十二五”期間上海的一項大工程,預計將于2014年建成通車。這個由上海城投越江公司投資、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公司承建的工地,在全市首推“物業化管理”。早在2010年工程啟動時便請來物業公司專門負責管理工人后勤,不僅讓每個工人都住上干凈的“標間”,還在生活區里開設了醫務室、圖書館、業余學校等一般工地上罕見的后勤設施。
“物業化管理,就是對工人進行人性化管理,管好他們工作之余的吃、住、娛樂、衛生,讓他們在工地上過得安全又安心。”隧道股份公司項目經理周雋說。
據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員毛節成介紹,整個生活區共有100多間宿舍,均采用了“兩桌、六床、五柜、五格”的“標配”,此外,還統一安裝了空調、手機充電架、工具箱等設施。宿舍“標配”的內容,是根據工人實際需求制定的。記者在生活區食堂里看到,墻上提示板上還保留著當天的午餐菜單,有七八道菜,白切雞、紅燒大肉圓3.5元,豇豆肉絲、青椒百葉肉絲2.5元,素菜一律1.5元……算下來,只要花5元錢,就能吃到一葷一素。
“物業化管理”還把工人的休閑娛樂納入了考量。工地圖書館設在6號樓205室,和宿舍一般大小,里面有個一人高的書架,還有一個報刊架和2臺電腦。盡管學歷不高,但邵文超經常會和另外幾個愛書的工友一起來“泡”圖書館,從晚飯后一直坐到9點閉館。“以后圖書館里多些職業發展方面的書就更好了。”他說,“我現在是初級電工,以后的目標就是通過自學,爭取升為高級電工。”圖書館樓下的食堂是工人娛樂的另一個“重地”,每天下午4點半到5點半,物業公司會在這里放影片。
周雋坦言,生活區進行全方位的“物業化管理”后,算上宿舍“標配”的花費和各類設施的投入,運作成本比以往多20%。“但是用這筆‘看得見’的投入,我們得到了‘看不見’的回報。”上海城投越江公司工會主席秦康德也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因為“工人只有生活好了,活兒才會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