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房管局獲悉,在充分征求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社會各界頗為關心的歷史保護建筑首批整治試點名單已經(jīng)圈定。包括思澄堂、約園、雙廟、九芝齋舊址等在內的15處老建筑,將成為杭州保護歷史建筑的第一批受益者。
被納入首批試點整治名單的老房子,共有15處,其中包括思澄堂、約園、雙廟、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建筑等杭州人熟識和不大知曉的歷史建筑。
據(jù)了解,本著“修舊如舊”、盡可能恢復歷史原貌的原則,這15處試點建筑將根據(jù)產(chǎn)權類別等以不同形式進行整治,有的由經(jīng)管單位修繕,有的由所屬區(qū)建設局負責,有的則被納入景區(qū)改造范圍。而且,部分試點的修繕方案已經(jīng)完成,個別建筑整治工作也已基本接近尾聲。
首批歷史保護建筑試點簡介
1.思澄堂:解放路132號,約建于1927年,杭州基督教最早最大的一座教堂,為紀念第一任華人牧師張澄齋,故取名思澄堂。
2.約園:體育場路537號,1949年翻建。
3.雙廟:濱江區(qū)長河鎮(zhèn)雙廟38號,約建于1806年,為當時張家和孔家合建的祠堂,故稱“雙廟”。
4.九芝齋舊址:中山中路228號、230號,約建于1911、1926、1928年。
5.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建筑:文二路125號浙江幼兒師范學院內,建于1953年,是當時杭州市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項目、杭州市文教區(qū)三個文教重點工程的首項建設工程。
6.舊仁和村6號別墅建筑:約建于1930年。
7.舊仁和村9號別墅建筑:約建于1934年,又名“可廬”,有“中國燈泡之父”美譽的著名實業(yè)家胡西園曾在此居住。
9.裘宅:枝頭巷13號,約建于1927-1934年,由裘氏所建,清水磚墻,傳統(tǒng)中式屋頂,墻頭有精美磚雕,內部東側有回馬廊。
10.逸廬:里仁坊巷17號,約建于1930年,最早的主人是當時的浙江省郵政管理局副局長吳逸卿。
11.國家廠絲儲備倉庫:大兜路170號,建于1951年。
12.潤廬:保俶塔前山路1號,約建于1935年,最早主人是杭州名紳馬文車,第二個主人是著名金融家金潤泉。
13.石觀音閣舊址:元寶心67號,建于1880—1926年,又名“石佛院”。
14.元寶心66號民居建筑:約建于1890年。
15.馬市街民居建筑:建于18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