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灣集聚區地處濱海灘涂區,是河網末端承泄區,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海岸線長,受風暴潮影響大,最容易產生積水和內澇。同時,作為企業集聚地區,還面臨著水質污染處理問題。近年來,集聚區著力打造海綿城市樣本,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防止出現城市內澇,需要時再把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一座嶄新海綿城市雛形呼之欲出。
臺州灣集聚區東部新區的工廠區,設計時就按照要求將兼具排水防澇的海綿城市功能納入建設中。在每個廠區內都設有巨大的蓄水池,在平時具有點綴景觀的作用,遇到洪澇天氣時,可以第一時間將積水引入蓄水池,防止廠區被淹沒。除了蓄水池,廠區里還有下凹式綠地、生態停車場、雨水花園等設計,雨水都將通過這些得到凈化。
除了海綿廠區,東部新區還建設了海綿道路。在機動車道邊緣與綠化帶接壤的地方設置排水口,通過排水口讓積水流進綠化帶,先通過樹木根部進行過濾和吸水,這樣就避免了污水雜物和泥沙造成下水道堵塞和污染。綠化帶里側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路面使用具有滲水功能的材料。據介紹,透水人行道自上而下依次為透水磚、中砂、透水混凝土、透水級配碎石。下雨時,大部分水都會直接滲透下去,這部分水會被積存在地下,如果遇到干旱天氣,里面的水又會慢慢蒸發上來,保持地面濕潤適宜。
據了解,2015年以來,集聚區一直著手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東部新區近期建設項目就有113個,涉及到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工業區、海綿型市政道路、海綿型公園與綠地、城市水系、排水防澇等十大類。目前,集聚區“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已全面實施,40余項各類型海綿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推進,如海綿公園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