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的甬城,晴空萬里,激動人心。
經過宏潤人27個月的緊張施工,2016年6月30日上午10時,在當地百姓的見證和期盼中,宏潤建設集團乃至寧波本地建筑企業已建成的最大跨徑橋梁澄浪橋試通車,建設、施工、監理、市交警局、市檔案館等單位共同出席試通車儀式。甬城久違的晴空萬里,是老天爺彌足珍貴的道賀。寧波電視臺、寧波日報、錢江晚報、寧波晚報、東南商報均進行了專題報道,網絡媒體進行轉載報道。該工程的建成通車讓寧波江東到寧波火車站的行程最快縮短到了4分鐘,為寧波城東、城西新增一條快速大通道,極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澄浪橋工程路線全長約700米,橋梁總長度446米,其中主橋長183米。主橋采用中承式無風撐內傾坦鋼箱拱肋拱橋,一跨跨越(跨徑175m)奉化江,橋下凈空5.8m滿足通航要求;主橋寬33.5m,設置雙向六車道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
建造初期,因為大橋位置緊貼河坎閘門、交通要道和居民小區、上跨奉化江,媒體和百姓關注度十分高,由于橋址特殊、橋型新穎,又面臨安裝難度大、鋼結構分段多、質量控制難度大、復雜環境下超大深基坑施工、鋼梁和鋼拱安裝風險、節段無預拼線形控制、350噸吊機緊貼基坑安裝拱腳、水(陸)路保通等諸多難啃的硬骨頭,施工難度可想而知,但宏潤人并沒有絲毫的畏懼。
按通常水上橋梁建造施工經驗,水上封航施工要支付大量的水上封航費,而且澄浪橋主墩超大型基坑施工時還要破除奉化江河坎,稍有不慎,將造成江堤坍塌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經過科學研判,宏潤澄浪橋項目部因地制宜,創新施工方案,打破了常規的施工工藝:采用大噸位雙П梁施工滑移技術,在通航孔上方作特殊防護,不僅安裝速度快、就位精度高,而且無須封航,保障了通航和安全,做到了陸上施工不封路,水上施工不封航。
在大橋的施工過程中,工程項目部積極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確保整體橋梁的施工質量:一是采取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措施,通過混凝土的分層澆筑、埋設冷卻水管、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和內部溫度監控等手段,確保了主墩近萬方混凝土無開裂現象,保證了結構質量;二是高科技的應用,BIM虛擬施工技術、應用機器人測量、無封航滑移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等為大橋的建成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
在建設業主、總公司等多方的支持下,項目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該項目自2014年3月破土動工以來,現場施工、內業外交、安全管控、質量控制、技術攻關、水上作業等各方面穩步有序推進;2014年11月,開展主橋江中鋼管樁施工,2015年5月首段鋼梁安裝到位;2015年6月集團公司在工程現場召開標準化工地觀摩會,同年9月寧波市質監系統在工地召開鋼結構焊接技能比拼觀摩會;2015年12月30日主橋順利實現合龍,2016年3月主橋體系轉換成功,2016年6月建成試通車。在此過程中,鋼結構焊縫、涂裝質量、拱肋線型均在自檢合格的前提下經受了嚴苛的第三方檢測,成橋檢測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力學與美學并重,三江上靚麗風景
澄浪橋被媒體譽為寧波顏值最高的橋。橋型是以流暢、現代為特點的中承式無風撐內傾式拱橋,型式新穎,兼顧了力學與美學并重的原則,體現橋梁的簡潔、素雅之美。大氣獨特的造型,讓來往的人們都不禁為之稱道。近賞,象牙白主拱猶如一彎新月,橫跨江水。遠觀,主拱反射天光,給人華光溢彩之感。各種桿件的倒影,豐富了橋梁的細節變化。整橋設計與周邊環境銜接和諧,濱江步道行人可自由穿行于拱間,自此,三江六岸增加了一座多功能跨江景觀橋。
夜晚的澄浪橋已成為百姓散步休閑的首選。大橋的人性化設計,人行系統與濱江步道無縫連接,夜晚江風拂面,悠閑漫步于橋上,在各種景觀燈交替變換下,更顯如夢如幻,仿佛進入童話世界一般。
三百人澄浪堰邊誓通天塹聲名十里宏,五百日奉化江上競架玉龍福澤八方潤。宏潤人誓將以此為豐碑,砥礪奮進,鏗鏘前行。
(鄭雅琴)